通道篇——通向尼泊尔
在龙象之间找到平衡点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第10期 作者: 李静玮 

标签: 历史地理   文化地理   

喜马拉雅山南坡上,山地之国尼泊尔自古就是连通中国和南亚诸国的重要通道。因为南部平原漫长的边境、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国民间的频繁流动,尼泊尔受印度影响很大,在经济上也高度依赖印度。而历史上曾和尼泊尔联系密切的中国,却被北边恢弘峻极的喜马拉雅山隔开来。现在中尼通道上的三个口岸,有的因地震而萧条,有的因政策而开放。随着中尼口岸的扩大深入,尼泊尔能在中国龙和印度象的夹峙下,找到自己的平衡点吗?

中尼边境上的樟木镇是一个挂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樟木沟坡地上的小镇。依山而建的樟木镇上,一栋栋楼房鳞次栉比,狭窄的街道上人流熙来攘往,有的路段甚至不容两辆卡车并行。由于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太少,镇上便在山腰处开辟出一块空地,作为尼泊尔卡车上下货地点。摄影/谢罡

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费舍在他的著作《喜马拉雅商贩》中,记录了一个尼泊尔小村庄塔兰普尔的商贸活动。这个村子位于尼泊尔西北部的多尔帕区,尽管地处偏僻,但它与西藏的商贸往来,远比作为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的加德满都频繁得多。

塔兰普尔的村民们通过两种贸易方式处理农业生产中的剩余产品:第一种是把产品拿到尼泊尔和西藏的边境,交换来自西藏的盐,并将盐转运到尼泊尔南部,用来换取过节所需的大米;第二种是在尼泊尔南部以至印度出售农产品,将所得利润用于消费金饰和珠宝。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沿途的市场上购买针线、烟草、电池、牙膏和煤油等商品,把这些五花八门的东西带回塔兰普尔,出售给有需要的左邻右舍。游走于南北边界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责任编辑 / 何云雯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