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流域万座桥 黔渝山区的交通史册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9年第12期 作者: 覃妮娜 

标签: 交通地理   基础地理   

乌江,流经贵州中北部,最终在重庆涪陵汇入长江,其流域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地表被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自古以来极为闭塞。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当地人搭建了草绳桥、藤桥、木桥、砖桥、石桥、风雨桥、水泥桥等各式桥梁。如今,西南地区交通建设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贵州被称为“世界桥梁博物馆”,重庆被称为“中国桥都”,黔渝两地的很多桥梁都架设在乌江流域的河谷中,整个流域各种桥梁近万座,是中国桥梁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桥梁也是这一地区与外界不断交往和逐步开化历程的载体,览乌江的桥,就是翻阅一部黔渝山区的交通史册。

乌江又称黔江,干流全长约1040公里,穿行在贵州大地,下游流入重庆市后,在涪陵汇入长江,是长江右岸流经黔渝两地最大的河流。如今,在8.8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内,已有大大小小的桥梁近万座,但谁又能想象得到,在1000多公里的乌江干流上,直到140年前,都还没有一座桥。

三千年前,周文王就已在渭水搭浮桥。乌江周边的四川,在公元前50年,已建了百米长的索桥。云南,在公元57—75年间,博南山道(南方丝绸之路的一段)就已经有了长一百米以上的竹木软桥。反观乌江,直到近代,干流上才出现第一座桥梁,除了造桥技术难度太大之外,人为造成的阻隔也是乌江上桥梁迟迟未出现的重要原因。

责任编辑 / 刘晶 线朝华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