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人为何喜爱这三大旅游胜地?

如果以诗歌论,三峡算得上是中国所有河流里的明星,随手就可列出写这里的诗句。三峡的三段峡中,巫峡又是其中的明星。画面中,江水似一条黄色丝带,沿左右两侧延展。与此呼应,岸上山峰也在南北两岸交织出现。夏日里的云雾缭绕其间,但无固定形状和路径,瞬息万变,这就是以各种意象和诗句著称的巫峡及巫山十二峰。十二峰的每个山峰都被无数诗歌阐释过,这是舟楫时代的特产,那时从深切的峡谷中穿行,远远地看见被云雾遮掩的山峰,倍感神秘,顿生诗意。但这神秘和诗意,如今已随同江上舟楫的消失而一同远去了。摄影/郑云峰

黄河老牛湾

在黄河流经的山西偏关县上游,有一段崖壁夹峙的峡谷,崖上古堡点缀、城墙绵延,与黄河相伴而行,崖下有一个叫老牛湾的地方,水流曲折蜿蜒,形成了牛犄角状一样的景观。曾经长期在这里生活的作家鲁顺民,给我们讲述了它古朴原始的面貌。

总第630期
2013
04
  • [卷首语]

    古代中国人为何喜爱这三大旅游胜地?

    如果有人问:古代的中国人认为中国最美的地方在哪里?我的回答是这三个地方:三峡、桂林、浙东。为什么这样说?有诗为证,这三个地方被古诗吟咏得最多——据统计,描写桂林的诗已有一万多首;写三峡的诗……

    作者: 单之蔷  

  • “赤水家族” 姹紫嫣红的地球秘密

    江河湖海、冰川温泉,在人们的想象中若非一脉碧色,便是冰清玉洁。可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赤水”,它们一反常态,姹紫嫣红,拥有令人惊讶的神秘色彩。这些“赤水”的背后,……

    作者: 秦昭  

  • 瓯江上游 一片残存的江南田园

    在江南文化的核心地带——苏杭地区,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日渐消亡。然而,在浙西南(丽水地区)的瓯江上游,却隐藏着两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史料显示,这里曾是中原文化的避难所,也曾是福建客家……

    作者: 鲁晓敏  

  • 北京城外是山野

    从北京城区眺望西山,有着很多经典的观景台。比如在什刹海银锭桥上远眺,比如从国贸CBD的高楼上平视。然而这张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近景是北京大学的博雅塔,中间是玉泉山上的玉峰塔,远处是……

    作者: 朱磊  

  • 塔梁子崖墓 中国南方最早的壁画墓

    汉代壁画墓在中国多发现于北方与中原地区,而在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却发现了一处东汉壁画崖墓群,这也是中国南方最早的壁画墓。2012年,我们有幸走进了这些神秘的汉墓采访。从斑驳的壁画中,我们得以窥见……

    作者: 萧易  

  • 贡菊 萦绕徽州800年的幽香

    菊花茶是人们熟知的饮品,朴素小巧的白菊盛放杯中,带来清新爽口的茶汤。可少有人知道,这低调茶菊的背后也有着跌宕起伏的故事,当它们漫山遍野,遂是壮丽动人的风景。我们的作者和摄影师来到了贡菊的故……

    作者: 李双喜  

  • 黄河老牛湾 百里长峡中最美的回环

    在黄河流经的山西偏关县上游,有一段崖壁夹峙的峡谷,崖上古堡点缀、城墙绵延,与黄河相伴而行,崖下有一个叫老牛湾的地方,水流曲折蜿蜒,形成了牛犄角状一样的景观。曾经长期在这里生活的作家鲁顺民,……

    作者: 鲁顺民  

  • 玉门 油采空 人走空 老城轮回戈壁滩

    在飞速发展的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数量也在飞速增长,曾经的石油重镇玉门就是其中之一。如今,玉门市老城区人去楼空,留下断壁残垣,尽显破败萧条,千古名句“春风不度玉门关”难道成了魔咒?对于资源……

    作者: 涵一  

  • 拉祜族崇拜葫芦的民族 中国的56个民族』 专题系列藏缅语族(5)

    拉祜族自称“拉祜”,是一个跨境民族,分布在中国、缅甸、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目前,中国的拉祜族主要由拉祜纳、拉祜西、拉祜族苦聪人、拉祜族老缅人4大支系组成。

    作者: 许云华  

  • 搬出大山的苦聪人

    在拉祜族中,有一个特殊的支系,他们是中国民族中最原始的支系之一,长期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他们的生活习俗、服饰、语言等都与其他的拉祜族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自称是“苦聪人”。

    作者: 李云  

  • 傈僳族火的民族崇拜火 中国的56个民族』 专题系列藏缅语族(6)

    走进傈僳人家,最引人注目的是傈僳族四方形大火塘。傈僳族自喻是“火的民族”,火塘边是全家运筹生计的地方,是老人守家寝卧的地方,也是招待客人谈天叙事的重要场所。傈僳族的火塘终年生火,火塘边还常……

  • 微山湖船帮 漂泊的水居部落

    旧时,微山湖人以船为家、靠船谋生,结成“四大船帮”,聚成“连家船”水村。从此,船与湖,就是他们的全部世界。一汪柔情而野性的微山湖水,见证了船民的苦乐年华,并托起了他们艰辛而多情的人生。

    作者: 李木生  

阅读本期完整内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开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