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球”的密语
穿越时空认识月亮


文章出自:博物 2004年第09期 作者: 张一 

标签: 天文天象   博物广知   

中秋节的月光下,耳边总会传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轻轻吟唱。我知道人有悲欢离合,但更知道月有阴晴圆缺——在地理课上学到这是宇宙中一种寻常的自然规律,然而这种变化却给了诗人们无尽的灵感,也给了科学家们一直探寻的动力。当人们最终有能力飞上太空,揭开月亮的神秘面纱的时候,你知道吗?早在17世纪,就已经有人发现了这看似光滑的“水晶球”的“真实面目”,读出了蕴含其中的“密语”。
9月28日,今年中秋节的晚上,让我们一起来探个究竟,做一次神秘的追月之旅。

“是我错了吗?”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人类观察和畅想的对象。很早以前,人们就弄清楚了它并不神秘的踪影。古人们发现,月亮总是重复变化着形状出现在天空中,两次相同的形状出现相隔的时间都是29天半,于是聪明的他们就以这个周期为基础制定一年的时间,这也就是早期的历法。但是,人们却一直没有办法近距离地去看看月亮到底长得是个什么样子。这位给夜空带来光亮的女神,在人们的心中是完美无暇的。这一点,从来没有人怀疑过。

谁也没有想到,一个意大利人的出现改变了一切。他就是伽利莱·伽利略。因为喜欢动手实践来证明科学的定律,他亲自动手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而他用新望远镜瞄准的第一个天体就是月亮。可是当他架起望远镜,调好镜筒对向月亮的那一刹那,兴奋的心情立刻转为了极大的震惊:月亮哪里是什么水晶球啊?它的“脸上”全是一个个的大窟窿和突起的小疙瘩!

责任编辑 / 张娟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