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浴用品
洁身自好,殊途同归


文章出自:博物 2009年第04期 作者: 崇梓 

标签: 生活百科   

看着自己睡醒时蓬头垢面或野营后风尘仆仆的样子,第一件事就要好好清洗一下自己,要洗得干净,除了水还需要什么?从原始的皂角、淘米水,到“一统天下”的肥皂,再到分工明确的香波、洁面乳、沐浴露、洗手液,虽然各式洗浴用品早已“自立门户”,但它们的清洁原理却万变不离其宗。

以碱洗油

早在秦汉时期,讲究的人家就有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朝廷为此规定:各级官员每工作五日,放假一天来洗澡,称为“休沐”。当时的沐浴用品全都取自天然:生长在长江流域的皂荚树,果实中含有一种叫皂苷的生物碱,由于人体分泌的油脂属酸性,所以,皂苷正好与油脂中和,形成易洗掉的盐类。但皂荚价格较贵,寻常人家多用同属碱性的淘米水替代。淘米水古称“潘”,《左传》中就有“合疾而遗之潘汁”的记载。

清洗界的常青树

早期的肥皂是用动物油脂和碱性的草木灰混合而成,仍算得上纯天然制品。直到1823年,德国化学家契弗尔,利用从大豆中提取的脂肪酸混以氢氧化钠制成肥皂,才把它变成了化工制品,开始工业化生产。由于制作简单、价格低廉,肥皂很快普及开来,成了长盛不衰的洗涤界“霸主”。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