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
文房四宝之首


文章出自:博物 2015年第12期 作者: 宰予 

标签: 古史传说   

笔是书写不可或缺的道具,它的材质、造型,会直接影响文字的形态。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杆在泥板上压印文字。古埃及人早期以灯芯草茎为笔,后来又使用削尖的芦苇管,蘸墨在莎草纸上写字。欧洲人发现鹅毛比芦苇管更好用,于是又有了鹅毛笔……而我们的祖先最富创意,将动植物材料结合起来,造出毛笔,从而有了数千年生生不息、瑰丽纷呈的汉字书写史。本期我们就来聊一聊这种传统的经典书写工具。

蒙恬造笔可靠吗?

传说秦朝大将蒙恬,某天打猎时,看见一只受伤的兔子,皮毛在地上拖出了血痕。他脑中灵光一闪,便试着剪下兔毛,插在竹管上,蘸墨写字。然而兔毛有油,不吸墨,并不好用,蒙恬就随手把这个失败的作品扔在门前土石坑里。过了几天,他偶然看见被自己扔掉的毛笔,又捡起来试了试。没想到,坑里碱性的积水去除了兔毛的油脂,使其变得十分吸墨、好写。蒙恬因此被后世人奉为造笔的祖师爷,《千字文》中还用一句“恬笔伦纸”,将他与发明造纸术的东汉蔡伦并提。

故事不错,可是太过完整详尽,简直像有狗仔队一直在跟拍蒙恬,就等着他把毛笔造出来似的。所以早在宋代,就有人提出了质疑:“蒙恬造笔,然则古无笔乎?”

责任编辑 / 林语尘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