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不能没有的“中国面具”
外来文化的中国之路——当代篇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6期 作者: 木歌 

标签: 文物故事   文化符号   文化遗产   

群山的呐喊
巨大的体量、繁复的结构、千万个被斩首的刑天叠造出眼前的长卷……你最初所见的“剪纸”之形,最终可能会被野性的血色、悲剧的呐喊所淹没。《群山》里面有什么?作者赋予它的是“传统”之痛,观众瞥见的,却有一丝现代实验艺术的疯狂。供图/邬建安
图案顾名思义即图形的设计方案。纵览上下五千年,表达“中国”的图案少有变迁。直到有一天,太极图被打在迪斯科的地板上;红剪纸贴上紧身超短裙;演杂技般的英文字母堆成了新汉字……通过走访两位艺术家,作者展现了中国图案的现代演绎。

被斩首的刑天

为了配合摄影师的拍摄,30岁的邬建安坐在他即将完成的剪纸造型新作《群山》中间,一条腿洒脱而轻松地伸展着,另一条腿却迫于空间、小心翼翼地蜷曲着。在按下快门的瞬间,我感觉,他的表情与其说酷,不如说像一个无辜的孩子。

《群山》是一幅巨大的剪纸,但是又似乎迥异于中国的传统剪纸。它以15000个巴掌大小的剪纸单元,粘贴组成形似桂林山水长廊的造型,总长约23米,高2.5米。《群山》将远赴香港,它会出现在一个6×7米的展厅四壁。根据设计,届时除了一扇门,几乎四围都是画面,能让观者仿佛进入群山的包围。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