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教案
曾国藩注定难逃的劫难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02期 作者: 张程 

标签: 读史笔记   历史拾遗   风云人物   

天津教案,是曾国藩个人命运的最后一幕大戏。在去天津的前两天,曾国藩写信给两个儿子说:“余此行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余自咸丰三年(1853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这封信,让人想到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摄影/杨帆

同治九年(1870年)的夏天,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上,一场关于国事的讨论正在热烈进行。15岁的小皇帝同治端坐在他的龙椅上,有些茫然地望着台阶下站立的大臣们。在他身后的幕帘里,两宫皇太后正襟危坐,慈安太后一如既往有些心不在焉,而35岁的慈禧太后却是面色凝重,愁眉不展。

令慈禧太后揪心的,是刚刚发生的天津教案,老百姓烧了教堂,杀了洋人,被杀的洋人中,还有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自从案件发生后,慈禧太后没睡过一天安稳觉,这可是天大的事情,搞不好会捅出大篓子,江山都岌岌可危。

责任编辑 / 薛立若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