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饼茶制造的工序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6年第05期 作者: 司马公公 

标签: 古代生活   

小贴士:饼茶发展史

饼茶的产生与茶叶的加工制造方式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最初,为了能让茶叶便于保存,刚采来的新鲜茶叶会被晒干或者烘干,然后收藏,这就是所谓的“晒青”工艺。这样处理过的茶叶仍然会有水分,在保存和运输条件都不便利的时代,以散茶的形式很难大量储藏运输。所以,人们在晒青散茶中加入米膏制成茶饼,这种晒青饼茶流行于两晋至唐初。晒青这种工艺制作的茶叶仍有浓重的青草味道,经过茶农的实践,蒸青技术推广开来。而饼茶的形式也因为储藏和运输便利而保留下来。

新鲜茶叶蒸熟后捣碎制饼,穿串烘干,就成了唐宋风行的团茶。不过,蒸后直接揉压制饼,似乎增加了茶叶的苦味,所以茶农们又尝试着直接烘干蒸后的茶叶,收到了良好效果,这种蒸青散茶,比晒青散茶易于储存和运输,于是很快也流行起来。宋元时,蒸青散茶和蒸青团茶并行。而到了明代,由于炒青制茶的技术出现,散茶反而更加便于收藏,于是团茶就少见了。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