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驱寒 不止一碗热汤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7年第01期 作者: 黄尽穗 

标签: 食锦谈   

冬日在记忆里总是更为漫长,寒风大雪虽能关在窗外,可身体湿寒的时候,这样天寒地冻的冬天,仍会让人百般不适。即使不懂得养生,也隐约想要在这种时候吃一顿羊肉火锅。不过,不止是羊肉,冬天里的驱寒美食丰富得远超人们想象。
揭开“仙药”的盖头
清康熙年间,陈元龙所编的《格致镜原》,引宋朝孙光宪《北梦琐言》中的一故事:传说,有一个苏氏女子,得到了无核枣,自此不食五谷,“年五十,颜如处子”。枣简直被描绘成了驻颜的仙药,虽然食枣并不能永葆青春,但枣的确是种温补的果品,甚至在许多药方中,枣的出镜率也极高。供图/视觉中国

冬天的餐桌上,饺子是常见的食物。尤其是在冬至日,按北方的习俗,一定要吃饺子。俗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可是,这一习俗的来由,并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却是有一个颇为有趣的民间传说。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见许多贫苦百姓在冬天忍饥受寒,耳朵长出冻疮,以至于溃烂。在冬至之时,他让弟子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将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一同炖煮,再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裹成耳朵状,再下锅煮熟后,分送给百姓。人们吃了食物再喝了药汤,浑身都温暖了起来,耳朵上的冻疮也渐渐愈合。于是,人们便将这种食物称为“祛寒娇耳汤”,每到冬至都会煮来吃,这也就是后世饺子的雏形。

责任编辑 / 黄鑫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