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点心的光辉岁月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2年第01期 作者: 魏水华 

标签: 发明与技术   文化符号   

那些冠以包子、馃、酥、呱嗒种种马甲的肉馅点心,证明了中国人面对食物时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不拘一格的饮食文化特质。它的曲折迂回之路,表达了中式点心上可达庙堂飨宴,下可入百姓生活的终极趣味。

蒸汽与油脂

谈到肉馅点心,我们多半会想到肉饼。东汉字书《释名》中有这样的解释:“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意思是小麦粉加适量水,使合并在一起。

鲜肉月饼 苏州人心中永远的神
苏式鲜肉月饼外皮酥脆,内里包裹着新鲜猪肉,咬上一口便有温热汤汁溢出,每一口都是满足感。吃鲜肉月饼是苏州人过中秋节时必不可少的仪式感。
供图/图虫创意

作为小麦最重要的加工品,饼的历史与小麦传播息息相关。约公元前2000年前,小麦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腹地。中国人擅用水与蒸汽烹饪,所以饼最早的意思是水煮的面块(汤饼)、面条(索饼)和蒸熟的面团(蒸饼)。

责任编辑 / 张舒羽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