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心 点一下你的心

是敬天祭祖的供品,是沟通情感的礼物,是解饿垫饥的小食,是点缀生活的闲趣。中国人的点心,吃在嘴里,体味在心中。点心,处处都是心意。

总第195期
2022
01
  • 擐甲执兵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先秦经典《左传》中,将国之要务概括为祭祀与战争。古人对征伐之事如此重视,在古文字中也有体现,请看甲骨文中的金戈铁马。

  • 开明兽 多头神怪的极致

    开明兽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它的身子像老虎,头部像人,脖子上安放着九个头,这种形象放在《山海经》的一众“组合式怪兽”当中,也显得格外突出。

    作者: 盛文强  

  • 妾室的金凤冠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在1954年出土了两顶明代金凤冠。当时,为修建仓库取石料的石工,偶然发现了一座石墓,墓中的珍贵器物遭哄抢,凤冠的一些部件也由此损毁、丢失。我们现在在贵州省博物馆看到的,……

    作者: 张琰敏  

  • 春秋末期,吴楚争霸,起因竟是:采桑女引发的战争

    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吴、楚的边境线上,有一座小城,名叫卑梁(今江苏盱眙县东阳一带)。《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卑梁城属于楚国管辖,周围生长着许多野生的桑树。平时,吴楚两国的居民都来采桑。

    作者: 莫大  

  • 点心 点一下你的心

    是敬天祭祖的供品,是沟通情感的礼物,是解饿垫饥的小食,是点缀生活的闲趣。中国人的点心,吃在嘴里,体味在心中。点心,处处都是心意。

  • 图片故事 节日里的点心

    节日是时间的仪式,中国人用形形色色的点心,为时间献上礼物。每逢佳节,总有适宜的点心,倾诉心意,点缀生活。

  • 点心之前的“点心”

    “点心”一词诞生前,点心这种食物是否就已经出现?点心之前的点心,不是点心,又是啥?

    作者: 白马  

  • 点心原来是动词

    以小食,点空心。当“点心”这件事成为人们最寻常的生活,用来“点心”的食物,就有了统一的新名字。

    作者: 瑜韵  

  • 白玉裹香馅 大宋的米糕开拓史

    一盘软糯又有嚼劲的米糕,是江南餐桌上千年不易的明星。在宋代,还有一种名为“雪糕”的小食,遍及临安的街头巷尾。它难道是风雅的宋人发明的冰点吗?点心又如何在两宋走进千家万户呢?

    作者: 赵逸飞  

  • 京味“饽饽” 怪名不怪

    从耳熟能详的“驴打滚”“萨其马”,到鲜少人知的“孙尼额芬白糕”“见风消”“勒特条”,京味点心里的“怪名”无处不在,且都是京点的经典。一口酥、一味甜,尝过方知怪名不怪。

    作者: 韩韬  颜昊  

  • “名不副实”的点心

    羊羹是豆沙糖,老婆饼里没“老婆”,蟹壳黄也不是蟹肉馅……“名不副实”的点心背后,却自有道理。

    作者: 傅子莫  

  • 鲁迅 and 甜点

    倘或要给点心寻求一抹底色,那么非甜莫属。人们根骨里对糖的嗜爱,让无数人甘做甜点的“俘虏”。然而,甜品却也带来了几分副作用,令人爱恨交加。

    作者: 马若昊  

  • “仁”心不古 五仁为何总被黑?

    五仁月饼,暗含儒家“仁义礼智信”之美德,可谓月饼中的谦谦君子,不料,近几年每到中秋节却遭遇差评,究竟何故?

    作者: 杨睿  

  • 肉点心的光辉岁月

    那些冠以包子、馃、酥、呱嗒种种马甲的肉馅点心,证明了中国人面对食物时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和不拘一格的饮食文化特质。它的曲折迂回之路,表达了中式点心上可达庙堂飨宴,下可入百姓生活的终极趣味。

    作者: 魏水华  

  • 咸点心的容量和能量

    咸点心有多接地气?从街头到码头,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少吃点是点心,多吃点是主食;单吃自是美味,配茶吃也相得益彰……

    作者: 李炎  

  • 苦辣都是点心味儿

    辣,让人提神醒脑,舌根发烫;苦,总是难以下咽,却又回味绵长。对热衷于追求刺激的人类来说,食物未必一定要适口,苦与辣,也是点心界必不可缺的滋味。

    作者: 陈杰  倪灵玲  

  • 点心模具 木头上的祝福与礼仪

    想和古人“同吃一块饼”吗?借助点心模具或可实现。这些刻在木头上的纹样与文字,是对中国传统点心文化最“原汁原味”的记录。

    作者: 吴风  

  • 大道至简擀面杖

    做点心离不开的擀面杖,虽然家常,却不平凡。它的历史,还颇为有趣。

    作者: 莫大  

  • 点心“蒸”好吃

    中国人将蒸汽运用在了饮食生活上,造就了有别于西方的蒸文化。蒸制点心松软温润,这当中蒸笼功不可没。

    作者: 高启安  

  • 点心的“面子”

    点心的包装,是观察点心与礼文化碰撞交融的窗口。高档的点心包装,是制作精美并饰有吉祥纹样的食盒,更为平民化的点心包装是“蒲包”。面子与里子都照顾好,才是中国人的待客之道。

    作者: 阿毛塔  

  • 苏式船点 文雅并从容着

    点心不只是用来吃的,苏式船点,作为苏式生活的浓缩,既可食、可观,亦可游。

    作者: 赵恺  

  • 西式点心 占领你的味蕾

    鸦片战争以后,在上海、天津等地,出现了和中式点心共存的西点。西式糕点获得了国人的青睐,成为“高级感”的象征。一部西式糕点的接受史,也是中西饮食文化的交融史。

    作者: 刘菲  

  • 马鞭就是千里马

    小衣襟短打扮,腰里别着令旗,绕着舞台一个圆场跑完,定身,亮相。一个小小的旗牌角色,却也很有气势。两句念白,我尤其喜欢:“人行千里路,马过万重山。”

    作者: 琦玖  

  • 《大唐中兴颂》变了味的中兴

    这是一片集合了唐代文学家元结、书法家颜真卿、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米芾等人的摩崖石刻。它本是歌颂大唐帝国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兴,却被宋人演绎出了另一番意味。

    作者: 李粹之  

  • 跟我拍文物——故宫的雪月风花

    紫禁城,明清两代皇宫,世界文化遗产。六百年绝世风华,如何用一张张照片来呈现? 《中华遗产》“跟我拍文物”全新策划,由故宫人带你拍“故宫的雪月风花”。

阅读本期完整内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开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