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粮仓 南粮如何北运?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2年第07期 作者: 刘啸虎 

标签: 文化遗产   文化符号   

大运河贯通之后,满载物资的漕船自江淮各地北上,运往京城,正所谓“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然而,运河全长数千里,如何将粮食安全送达?沿线粮仓应运而生。

数座仓城,分布洛阳内外

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四月,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瓦岗军攻占了东都洛阳城外的回洛仓,开仓放粮。附近数十万饥民闻讯涌来,尽情取用。两个月前,瓦岗军攻克百里之外的兴洛仓时,场景与此时无二:从头发花白的老者,到背着孩子的妇人,饥民们含泪领粮,就地攀折树枝,编筐淘米,洛河边淘米的人群竟有十几里长。

漕船靠岸 货物中转
图为清代江萱绘《潞河督运图》局部。潞河又称北运河,属京杭大运河的北段,是穿行在北京、河北、天津三地的一条水路。清乾隆年间,潞河漕运业极其繁盛,图中,漕船靠岸,船工们正搬运货物上船。岸上囤储之物被苫盖得极为密实,不见通风、散热、防潮的设施,故有人认为不是粮仓,而是盐坨。
摄影/西栖

乱世饥荒遍地,人人朝不保夕。饱餐过后,饥民们成群结队投效瓦岗军。瓦岗军一时军威雄壮至极,反观洛阳城内,却陷入无粮之困境。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