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长城
疏勒河畔觅烽燧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3年第02期 作者: 岳邦湖 王怡 

标签: 甘肃   古城   遗址   地质地理   历史地理   考古地理   文化地理   

在中国历代修建的长城中,汉代长城最长,超过2万里。从嘉峪关向西蜿蜒于戈壁与沙漠一直到罗布泊一段的汉代长城,是河西走廊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1992年至1995年,甘肃省文物考古部门对疏勒河流域汉长城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考察,这是惟一一次对疏勒河流域汉代长城的全程考察。考察展示了与中国东部迥异的古长城景观。
32号烽燧 位于大方盘城南200米处,属大方盘范围内的防御体系,非长城线上的建筑。其结构较独特,以一层芦苇一层砂砾层叠筑成,现残存10层。
20号烽燧和“积薪” 20号烽燧俗称后坑墩,东距小方盘城(玉门关)12公里。由于建在高大戈壁梁上,视野辽阔。烽燧周围现存“积薪”12堆,其中8堆保存完好,是西部烽燧保存“积薪”最多、最完整的一处。积薪呈圆形,用芦苇扎成后堆积而成,远处望去,颇为壮观。

斯坦因之前没有谁考察过汉长城

在今甘肃河西地区,汉长城的残垣断壁随处可见。今河西走廊很多名关、名城,如阳关、玉门关、嘉峪关(汉玉门石障),以及沙州古城(今敦煌)、大方盘城(汉仓廪)等的设置,也都与当时修筑长城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这些胜迹和曾经与这些胜迹连在一起的长城,给后世留下了无言的历史见证。

汉代长城亦称塞、塞墙,在西北地区比秦长城区域有所扩大。绵延在祁连山北麓、横贯河西走廊1000余公里的汉长城,西从今新疆罗布泊到甘肃敦煌县玉门关以南,沿疏勒河南岸进入安西县,然后向东到金塔县境。在金塔县,长城分北、南两路。北路沿额济纳河北上,直到内蒙古的居延海;南路从金塔东南行,经高台、张掖、山丹、永昌、民勤、武威、古浪等县市,直到永登西(古令居)。此呈横“丫字状”的汉长城,因主要在河西走廊区域,故也称“河西走廊长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