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豆腐的硬道理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02期 作者: 杨海潮 

标签: 发明与技术   读史笔记   历史拾遗   古代生活   

豆腐,斗福,或许是因为谐音,豆腐也被赋予了吉祥含义,于是便有了“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的民谚。图中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梧桐乡的人们正在磨豆腐,喜迎春节的到来。 摄影/官伟

饮食的问题,涉及时间、空间、社会等层面,一言以蔽之,可以概括为“吃什么、怎么吃、谁吃”这三个问题:一个地方的人吃什么,与当地的物产和传统有关,也就是说,既决定于他们能吃什么,也决定于他们认为什么能吃;“能吃什么”这句话有两重含义,一是说“能吃到什么”,一是说“能吃下什么”;“认为什么能吃”涉及文化观念;“怎么吃”则涉及制作食物、烹调食物和饮食礼仪等几个方面。

为什么是豆腐

此刻我手边有三本书,安德森(J.Anderson)《中国食物》、哈里斯(M.Harris)《好吃:食物与进化之谜》和古迪(J.Goody)《烹饪、菜肴与阶级》,三位学者都指出传统的中国饮食中没有牛奶但吃大豆这一特点,并指出大豆在所有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比例最高,还能为人体提供钙,而欧洲人和美国人在很大程度上是从牛奶中得到蛋白质和钙的。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