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雅集:苏轼的理想国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0年第10期 作者: 陈立长 

标签: 古代生活   文化遗产   历史拾遗   

苏轼一生沉浮,既有困境中的逆行,也有顺境里的清欢。元祐年间的苏轼迎来人生巅峰,他和他的朋友们,造就出可与『兰亭会』媲美的『西园雅集』,为后世留下了思想的快乐、境界的不朽。而这一切,又都是在特殊的政治气候中,发酵、酝酿。
千古之会
春夏之交,富丽堂皇的皇族花园里,正举办一场文会,宾主风雅,极尽宴游之乐,此画描绘的即为千古流传的“西园雅集”。苏轼与友人盛会于驸马王诜的西园,后世文人认为其可与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会媲美,遂以此为题,争相创作。此画传为南宋画家刘松年所绘《西园雅集图》,图为长卷局部,捉笔而书者为苏轼,围观者分别为驸马王诜、苏门常客李之仪和蔡肇。

所谓盖棺论定,可见人一旦故去,即可对其一生作出评价。然而,苏轼没有享受到这样的待遇。公元1102年(北宋崇宁元年),苏轼去世次年,他的名字竟登上了一块 “奸党碑”,名曰“元祐党籍碑”,这块碑还由宋徽宗赵佶亲书碑额。此后,事件策划者——朝臣蔡京又书写了一块大碑,并复制到全国各地,大有让碑上人永世不得翻身之意。“黑名单”中,有许多和苏轼一样,闪耀于中国文化史的名字——司马光、吕公著、苏辙、黄庭坚、秦观,等等。

当然,这通碑刻并未永志耻辱:公元1106年,天现星变异相,徽宗大惊,以为天谴,遂纳谏毁碑。南宋高宗年间,更为元祐党翻案,其后,党人子孙都以先祖名列此碑为荣,甚至争相摹刻……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陈敬哲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