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墩古城:居台地,高筑墙, 稻花飘香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20年第11期 作者: 双若 郭明 

标签: 文化符号   文化遗产   遗产风景   历史拾遗   读史笔记   

在三星堆文明诞生之前,他们是成都平原的主人。

人们都知道四川有大名鼎鼎的三星堆与金沙,可是少有人知道,在那之前,谁是成都平原的主人。自1995年起,考古工作者陆续发现了他们——在成都平原的中西部,先后发掘出8座距今4500-3700年的古城,其中面积最大的一座,位于成都市新津区,叫宝墩古城。因使用工具、文化面貌、生活方式的相似,这8座古城被统一命名为“宝墩文化”,因此我们也可以叫他们“宝墩人”。

筚路蓝缕
四千多年以前,古蜀先民从岷江上游迁徙到成都平原,建立了早期的城市,左图为成都博物馆复原的宝墩人筑城的场景。先民们采用一边堆土、一边拍夯的方式,建造了双面斜坡状的城垣,以抵御洪水。上图是成都市新津区宝墩古城出土的典型陶器之一——盘口圈足尊,器身上流畅的水波纹,是当地泥质陶的一种常见纹饰。
盛具:盘口圈足陶尊

276万平方米的古城住了近20个聚落

宝墩古城的所在地——龙马乡宝墩村,地形十分奇特。一马平川的田野,被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和植被所覆盖,其间断断续续暴露出几道突兀的黄土埂子。早年间,村民们偶尔会在那里捡到一些散碎的砖瓦器物。后经考古发掘确认,那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工修筑的夯土城墙,即宝墩人的城址。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