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206期
2021
02
  • 蔊菜 贞烈之风出涧溪

    蔊菜,产于我国南北多个省区,生于河边或田地、路旁较阴湿处。 蔊菜为一二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叶形多变,总状花序,花黄色,长角果细圆柱形。古时说的蔊菜,可能指如今菜属多种植物。 蔊菜为常见杂草,……

    作者: 王辰  

  • 马铃薯瓢虫和马铃薯

    无论你叫它土豆、洋芋还是山药蛋,马铃薯作为全国菜市场标配,城里人恐怕很少见过它的叶花果,以及在叶子上埋头啃食的小瓢虫。

    作者: yinger  

  • 斗鱼情仇 “纯原生态”鱼缸演义Ⅴ

    上回说到圆尾斗鱼夫妻大婚后,男1号独自接管了带娃任务。随后一个月内,母斗鱼又产了3窝卵。不过谁当爸爸,竟然是两位男主角轮流坐庄。而在下一代的生存竞争中,“杂货缸”里数千条斗鱼宝宝,你猜最终能……

    作者: 张瑜  

  • 坚果“嗑学”

    在漫长的演化中,一些植物成了操心的家长:它们把种子养得白白胖胖、富含脂肪等营养物质,又用千奇百怪的硬壳,将这些娇儿保护起来。然而,善寻美味的人类还是盯上了它们。经过千百年的收集、栽培驯化,……

    作者: 佳期  

  • 松子 出山记

    多数坚果都很贵,其中松子是典型:身为“国货”,价格却能与进口坚果试比高。去年秋天,我们前往长白山,亲眼见证松子的采收过程,终于明白了它为什么这么贵——每一粒松子,都是人类勤劳勇敢的证明,还……

    作者: 林语尘  

  • 山核桃破关路

    零食盒里的大多数坚果,都是植物最重要的种子,被硬壳严密保护着,有的外面还有厚厚的果肉果皮。人类想尽情享用它们,就得先破除这层层关卡。9月中下旬,正是浙江临安山核桃下树的季节,我们前往采访,借……

    作者: 林语尘  

  • 寻找“真坚果”

    为了围观打松塔,我们来到长白山。车上,编辑们聊起2012年的文章“长白山找野果”,那里面提到了一种野生坚果——毛榛子。对植物爱好者来说,榛子可是一种很特别的坚果,来了当然不能错过,找它去!

    作者: 彭鹏  林依婷  

  • 白鹇 密林中的自在“闲客”

    我们中国号称“雉鸡王国”,本土雉鸡的种类之多、颜值之高,都堪称世界之最。在一众雉鸡“花样美男”中,白鹇并不以色彩艳丽取胜,却以素雅的配色、潇洒的身姿赢得了国人喜爱,自古以来对它的赞美绵延不……

    作者: 陈之旸  

  • 东瀛龙迹 日本的恐龙化石

    不久前,动画电影《哆啦A梦:大雄的新恐龙》在国内上映。这也是哆啦A梦这个日本国民IP,40年来的第三部恐龙题材剧场版。其实,日本人早就有浓郁的“恐龙情结”,但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本土才首次发现……

    作者: 江泓  

  • 去巴厘岛爬活火山

    不论你是否去过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想必也听说过这个海清沙幼、椰风醉人的度假胜地。2015年大一学生骆一舟第一次去那里,却不为海滨度假,而是爬火山。如今她已成为火山学专业的博士生,仍无法忘怀这次启……

    作者: 骆一舟  

  • 汉字里的车 车如流水马如龙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浩荡“春运”即将开始。多亏各种交通工具,人类才能有如此广阔的出行范围。车,作为先民们最早掌握的交通工具之一,在汉字中留下了鲜明的投影。

    作者: 宰予  

  • 岁序更新 紫芋美

    随着奶茶文化风靡大江南北,奶茶加料里的芋泥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其实,芋泥可不仅仅是低调的“配角”,它在福建人的年夜饭桌上有重要戏份。新春佳节,正是食芋之时。

    作者: 雨林  

  • 步枪射击多“美妙”

    时间迈入2021,体育迷都在许愿:希望东京奥运会今年能举办。借着动漫《美妙射击部》,我们来聊聊奥运会打头阵的步枪射击项目,先过一把“奥运瘾”!

    作者: 郭强  梦圆  

  • “克苏鲁之父”的另类人生

    “不可名状”“san值狂掉”“克总发糖”……在视频网站的弹幕中,在影视、游戏、二次元相关公众号的推送里,常能见到这类字眼。与此相关的“梗”,都出自20世纪初的“克苏鲁神话”。它的创造者,是美国小……

    作者: 何全  

  • 爱心演化史

    每到情人节,世界就充满了“爱心”:巧克力、蛋糕、花束……甚至拍照也要用胳膊或手指摆出个“心”形。你发现没?这个桃子状的心形符号,与人类心脏的真实形态相去甚远。纵观人类历史,心的表现手法,其……

    作者: 晓风  

  • 胡须,是用来看的

    从达尔文开始,胡子就让学者们伤透了脑筋。几百年来,他们反复捻须深思:胡子到底有什么用?世界各地的人们胡子为啥差异这么大呢?

    作者: 洪琪玲  

  • 雨后银线

    夏天雨后,湿润的路面、墙面上,常凭空冒出一些几毫米宽的“银线”。它们是由“反光材料”划出来的,曲里拐弯四处蔓延,甚至能有好几米长。沿着银线追踪,多半能看见一只蜗牛,正在银线尽头负重前行。

    作者: 晓风  

  • 抖出你的水花来

    冬天一有空儿,我就会去(北京)玉渊潭公园拍鸟。镜头不够长,多数时候也就是拍拍不怕人的鸳鸯和绿头鸭。其实我一直挺喜欢小䴙䴘(pìtī,后文简称小PT),但它们的胆子就像个头儿一样小,总是躲得远远的……

    作者: 唐志远  

阅读本期完整内容

使用微信扫一扫开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