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粮变形记


文章出自:博物 2022年第10期 作者: 李伟元 

标签: 博物广知   博物餐桌   生活百科   

秋风起,要好好啃一口当季的新玉米。玉米名列全世界三大谷物之一,曾是美洲挑大梁的粮食作物,传入中国后,又以强大的适应力迅速在各地扎根。与能产出精米的水稻、能磨成细面的小麦相比,玉米并不是一种精细的粮食。不过,人们通过烹饪手法“扬长避短”,完成了对它的风味大改造。

大快朵颐啃新秋

传统上,立春吃春饼、萝卜,叫“咬春”,立秋吃西瓜,则叫“啃秋”。不过在东北,“啃秋”还有另一个啃法儿:吃当季新摘的玉米。

九月初秋,堆成山的新玉米上了早市:身披青绿外衣,头顶尚未干枯的“红缨”,将凉丝丝的晨风都染上一股清甜味儿。扒开苞叶看看,一排排籽粒饱满水灵,如珠似玉——这正是玉米最好吃的时候。离开植株后,随着脱水,玉米籽粒会变干,里面的糖分也会逐渐转换成淀粉,让它变得淡而无味、瓷实费牙。趁鲜吃,甜度和口感才是最好的。

责任编辑 / 林语尘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