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苗族过年,时间千差万别。苗年从何而来?祭龙潭、“牛打架”、跳芦笙……各种热闹的背后,有着怎样神圣的情感?冬三月的年里,蕴藏着这个民族关于时间、关……
在诸多西南民族中,彝族显得有些沉默。除了偶尔见诸报端的社会新闻,大众对他的印象,似乎都集中在一年一度的“火把节”上。其实,彝族人也有自己的年节。2011年……
作者: 王麟
2018年2月16日,是农历春节也是藏历年,二者都在同一天迎新,其中有何奥秘?藏历被中科院评定为“最权威的历算”,名副其实吗?神秘的西藏里,还有一个被藏民膜拜……
作者: 阿加南
冬天的西藏,要过年的西藏,不属于熙攘的旅行者,才是藏族人自己的,他们无所顾忌地准备着一场场迎新盛筵,尽情展露高原人热烈、直白的天性,那才是西藏真正的……
作者: 杜冬
寒为万病之源,至冷莫过大寒。“大寒食糯米”的习俗,将一种普通食物,推上了尊崇之位,也酿出数不清的温暖味道。
作者: 韩一飞
秋收冬藏。深冬的小寒节气,饮一碗把“藏”字演绎到极致的八宝粥,既暖心又暖胃。
作者: 聂生
没有什么事是一顿涮羊肉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两顿。
作者: 林遥
红澄澄的柿子,为秋天谢了幕,为严寒拉开序幕。霜降以降,最热烈的、最合人心意的一样秋获,最适于酬报万物,迎接冬天。
作者: 韩韬
“寒露雀化蛤”可能是二十四节气里最奇特的误会了。但古人关注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应节而为,顺节而食的习俗没有错。
作者: 井耒
十种带“白”字的草药,煨煮出一碗应景又滋补的浓汤。白露节气的美食,巧思如此。
作者: 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