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华遗产卷首语
  • 博物馆记
  • 历史拾遗
  • 发明与技术
  • 古代生活
  • 古迹探秘
  • 声音
  • 文化符号
  • 文化遗产
  • 文物故事
  • 有问有答
  • 民族与宗族
  • 消息
  • 秘档
  • 读史笔记
  • 读画笔记
  • 遗产风景
  • 风云人物
  • 食锦谈
  • 海岸斗士 古巴:圣-德佩罗-德拉罗卡堡

    圣·佩德罗·德拉罗卡堡,坐拥加勒比海入口处的制高点。每当夕阳西沉,这古旧的城墙就显得越发斑驳。箭孔、炮口、瞭望台,乍看之下,它似乎与其他存续至今的古老城堡并无不同……

    出自:2012年第02期

  • 教科书中的国与民

    人大国学院专家李林林指出,时下教材中关于国学的内容远远少于日本、韩国,传统文化教育严重缺失。人们渴望回归传统,所以,当读到民国课本时,只要觉得它们与今天那些充满宣……

    作者: 萧潇   出自:2012年第02期

  • 声音

    出自:2012年第02期

  • 物以稀为贵的逻辑

    作者: 薛立若   出自:2011年第07期

  • 哦,可敬的豆腐

    中国人又发明了豆腐。从大豆到豆腐,是伟大、神奇之变,也是中国人在饮食系统对世界的最大贡献:豆腐独立成食是美味,与任何一种食材、口味为伍,仍是美味。

    作者: 黄秀芳   出自:2012年第02期

  • 文物修复之路

    国人好古,文物修复行业古已有之,各个门类都有高手、绝活儿。不过,这个古老的行业在当下,却遭遇了种种困境——考古的发展带来了大量不同种类、不同保存环境下的文物修复难……

    作者: 宗波  张薇   出自:2012年第07期

  • 美女都穿石榴裙?

    出自:2011年第07期

  • 神奇的修补术

    神奇的修补术

    出自:2012年第07期

  • 给文物疗伤

    他们奔走于考古现场或博物馆,捧着价值连城的国宝,为它们全面体检、勘察病因,继而对症下药。文物修复师仿如医生,伤痕累累的文物,在他们手里起死回生。

    出自:2012年第07期

  • “身临其境”去考古

    “公众考古”本是个舶来的概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与之相随的文物破坏事件也急剧增多。于是,考古学界制定了一个全方位的保护计划,命名为“公众考古”,……

    作者: 傅湘   出自:2012年第07期

  • 396
  • 397
  • 398
  • 399
  • 400

中华遗产 V

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