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虫”衣鱼

    若是书刊纸张在阴暗角落堆放久了,往往会变得破破烂烂,上面蛀满虫眼儿。拎起来一摞抖搂,或许就能抖出个“毁书大盗”来:一只银白色的小虫。它刚一坠地,便迅速扭身想找缝隙……

    作者: 晓风   出自:2021年第05期

  • 罗勒 百搭香草王

    罗勒这个名字,听起来“洋气”十足,似乎是西餐才会用到的香草。其实它源于亚洲,兴于地中海,全球“通吃”,在中国,也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家常食材。

    作者: 徐龙   出自:2021年第05期

  • 《黄金神威》中的 阿伊努民族植物志

    《黄金神威》在描绘阿伊努人的故事时,还融入了许多当地物候及植物的细节。其实,日本北海道与我国东北三省同处亚寒带,自然环境相似,片中许多植物我国也有。但阿伊努人对它……

    作者: 彭鹏  王嘉睿   出自:2021年第05期

  • 黄金神威 追寻“阿伊努人”

    热播日本动画《黄金神威》,展现了日本北海道地区阿伊努人的生活。这个渔猎为生的古老族群,究竟来自何方,他们与日本主体民族“和族”又有着怎样的恩怨情仇?

    作者: 一枝   出自:2021年第05期

  • 化生蟹 螺老化蟹 四海横行

    螺里钻出一只形似螃蟹的动物。它是螺肉变成的?还是寄居壳中的?古人对此意见不一。

    作者: 嘉楠   出自:2021年第05期

  • 藏酋猴 最彪悍的中国猴子

    对中国人来说,最典型的“猴”,就是猕猴的形象。其实,中国分布的猕猴共有8种,其中个头最大、最威风也最彪悍的一种,叫做藏酋猴。

    作者: 卢路   出自:2021年第05期

  • 上海貉出没

    貉这种动物,国人听着并不陌生:一丘之貉这个成语家喻户晓。然而它长啥样,估计能说清楚的人就不多了。不过,上海市民可能例外。最近几年,貉越来越频繁地在这个大都会出现。……

    作者: 武亦乾   出自:2021年第05期

  • 猛禽与电线杆的恩仇

    青海玉树的辽阔草场上生活着很多猛禽。因为缺少高大树木,喜欢登高望远的猛禽常在电线杆上落脚,结果引发了不少触电事故。从2016年起,作者参与了几次输电线对猛禽影响的调查……

    作者: 董正一   出自:2021年第05期

  • 在自博修化石,是什么体验?

    我们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化石,相比它们刚被挖出时的状态,都经过了“深度加工”——这其间的各项工序,称为“化石修复”。对一家综合类自然博物馆来说,这和做标本一样是基本……

    作者: 张雪松   出自:2021年第05期

  • 动物标本师的“六大兼职”

    上篇说到,动物标本分科研用、展示用两类。科研用标本,有时候科学家自己就能做。而展示用标本要求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一般要找标本师的“专业团队”制作。为此我们采访了两……

    作者: 肖方  林峻   出自:202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