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山追猴十二年 中国怒江金丝猴研究小史

    在灵长类家族中,怒江金丝猴是个“新面孔”,发现至今不过15年。它们生活在中缅边境的高黎贡山,由于山高林深,人们对其知之甚少。本文作者从硕士阶段开始,投身怒江金丝猴的……

    作者: 陈奕欣   出自:2025年第08期

  • 甲龙之谜

    身披甲胄的甲龙,凭借超强防御力独树一帜,《博物》此前也多次介绍过它们。其实,甲龙家族的多样性,可能比你想象的更丰富。比如2024年底,中国科研人员新命名了一种“兽纹华……

    作者: 朱子恒   出自:2025年第08期

  • 侠客缦长鬃,临风候争雄

    2020年6月,我来到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工作人员设计巡护线路。其中一个环节,是调查、拍摄沿途遇到的野生动物——明星物种塔尔羊,是我最期待遇见的对象之一。

    作者: 彭建生   出自:2025年第08期

  • 破碎山河寻龙记 杨锺健与抗战期间恐龙研究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场民族存亡之战中,前线将士们浴血杀敌,后方各界民众亦各司其职,共赴国难。抗战期间,以杨锺健为代表的中国古生物学先驱们,依然考察钻研不……

    作者: 杨灏皓   出自:2025年第07期

  • 鼬獾:獾中的小瘦子

    提起“獾”,或许你会想起鲁迅先生笔下偷瓜的“獾猪”和“猹”,以及欧洲童话里那种一脸黑白条纹的小胖子。其实獾是鼬科动物中的一个大类,在我国南方各省区,就分布着一种身……

    作者: 陈之旸   出自:2025年第07期

  • 灌树蛙 不当蝌蚪,直接变蛤蟆

    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脍炙人口,所以在好多人心里,青蛙是一定要和蝌蚪绑定的。实际上,也有一些蛙类成长中,并不经历蝌蚪水里游的阶段—它们破卵而出时,就已经是四条腿的蛤蟆……

    作者: 王聿凡  刘小龙  袁智勇   出自:2025年第07期

  • 高原狼爱上火把花 大型食肉动物传粉研究初探

    大多数人印象中,能给植物传粉的动物,主要都是蜜蜂、蝴蝶这些昆虫。其实,很多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也会这么干。2024年底的一篇研究更是发现,连吃肉的大型兽类也可能成为传粉……

    作者: Sandra Lai   出自:2025年第07期

  • 我在故宫拍鸟兽

    说起北京故宫的“大片儿”,你会想到宏丽的古建筑,还是精美的宫廷文物?身为故宫博物院文物摄影师,那些都是朱楷平时的拍摄对象。 但他却不满足于此,而是在工作之余,将镜……

    作者: 朱楷   出自:2025年第07期

  • 浮游大观

    就像无数滴水能汇聚成广袤的海洋一样,肉眼看不清的微小浮游生物,一旦大量聚集,也会形成宏丽的景观。“微赶海”中邂逅的生物,能造就什么样的风景?且让我们一睹为快。

    作者: 瑶华   出自:202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