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窑瓷
怒放在大唐的昙花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1年第09期 作者: 王怡革 

标签: 长沙市   古代生活   历史拾遗   文化遗产   发明与技术   

千余年前的黑石号沉没了,留与了今人最美丽的礼物——满载的长沙窑瓷。看看这刚出水的瓷坛里,一摞一摞的美丽瓷碗,带着海水的湿润与清新,也带着唐朝的富饶与开放,更带着长沙窑窑工们手上的温度……摄影/Michael Flecker
长沙窑瓷,一种鲜为人知的瓷器品种,却挟带着特殊的魅力席卷国际,成就了海上丝路的传奇。细细观赏之下,其上所呈现的民间的文化趣味隽永,令今人在惊叹之余,更自叹弗如于古人的创思。

一件瓷碗与唐代商船的秘密

公元826年,在唐代对外贸易据点的扬州(贞观十七年太宗谕令设置三路市舶司之一),一艘装载着大量中国物资的阿拉伯大商船,迎着季风扬帆出航。这艘商船沿着大陆边缘的东南海进入南中国海航行,在季风导引下行船至苏门答腊西南方格拉萨海峡时,却不幸地撞击到黑色大礁岩,近20米长的船身就此沉没于距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Belitung Island)海岸不及两哩、却深达17米的海底中。

千百年来,这艘唐代的大船,静静地躺在海底。当地打捞海参的渔民曾多次在海底的沙床上发现堆积的陶瓷器等,但是谁都没去深究这些东西来自哪里,因而都无缘与沉没的商船相见。1998年,德国人提尔曼·华特方(Tilman Walterfang)到这里来度假潜水时,他与这艘沉船的命运都被改写了。

责任编辑 / 戴莹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