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白 最大的世界

    如何用有限的画卷,描绘无限的空间?中国画大举“留白”,用笔墨的减法,赢得天地妙境。而这种以无胜有的艺术,更走出画外,成为中国人与世界的相处之道。

    作者: 周舒   出自:2022年第08期

  • 泼墨:恣意挥洒的人生

    它诞生于安史之乱中的江南,大异于主流画论者们所欣赏的那种端庄中正的画风。然而,作为一抹异色,它却最终改变了中国艺术对美的界定。

    作者: 陈艺婕   出自:2022年第08期

  • 中国画 丹青别有意

    中国画,独立于世界画林——独家画技、独特视角、独具气韵。展卷、挥笔、舞墨,写人物、造山水、描花鸟,皆充满妙不可言的中国气息。看中国画,须读画中“意”:画技里藏“道……

    出自:2022年第08期

  • 风乍起,吹破中兴梦

    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长安城的空气中,弥漫着冬日的寒气,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血腥味道。早朝时,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上奏:“左金吾卫官署后院的石榴树上,……

    作者: 莫大   出自:2022年第08期

  • 秦朝的数学题

    秦人很注重数学,北京大学藏秦简《算书》里有一段长达800余字的“数论”,论述了数学的起源及社会功能——“天下之物,无不用数者”。湖南里耶出土的三万余枚秦简中,有我国目……

    出自:2022年第08期

  • 海豨 在猪和鱼之间

    清代画家赵之谦曾绘《异鱼图》,是与清人聂璜的《海错图》一样的奇异之作。图中的“海豨(xī)”,因其足够怪异,而且硕大,尤其引人注目,注解称:“土人呼海猪,鱼身豕首,……

    作者: 盛文强   出自:2022年第08期

  • 看展

    2022年7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迎来了110岁华诞。为了庆祝建馆110周年,国博陆续推出一系列重要展览,如“薪火赓续——罗伯昭捐赠展”“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片羽……

    出自:2022年第08期

  • 亡为锋芒?

    亡,本义为锋芒,但它的本义很早就废弃不用,而被假借为逃亡的“亡”,读音wáng。又假借为“无”,是一个否定词,表没有、不,读作wú。例如,甲骨文卜辞中有“贞:王亡不正?……

    出自:2022年第08期

  • 从求真到写意

    中国早先的绘画,相当于一种记述工具。诸如记录史实,纪念功臣,教化人伦等等。比如汉武帝时,就在明光殿画古烈士像;汉宣帝时在麒麟阁画功臣像;汉灵帝令人画孔子及七十二门……

    出自:2022年第08期

  • 黄河与运河的“爱恨情仇”

    历史上,黄河泛滥成灾如家常便饭,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它在进入河南东部之后,河道摆动之大,北至天津、沧州,南至淮安,影响着诸多运河河道。因此,如何处理大运河与黄……

    出自:202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