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华遗产卷首语
  • 博物馆记
  • 历史拾遗
  • 发明与技术
  • 古代生活
  • 古迹探秘
  • 声音
  • 文化符号
  • 文化遗产
  • 文物故事
  • 有问有答
  • 民族与宗族
  • 消息
  • 秘档
  • 读史笔记
  • 读画笔记
  • 遗产风景
  • 风云人物
  • 食锦谈
  • 中国三峡博物馆 解读巴文化的密码

    作者: 章敏行   出自:2009年第01期

  • 百年技艺坤尖鞋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解放军战士写信给天津的一家老字号鞋店,求购一双小脚鞋为母亲祝寿。店家先是给他回了一封信,让他把母亲的脚样及鞋款寄过来,几天后,店里的伙计拿着从……

    作者: 张子琛   出自:2011年第02期

  • 宣传画的“新生” 编辑手记

    时至二十一世纪。在北京大兴麋鹿苑的厕所中,贴着一张工农兵形象的宣传画。三个浓眉大眼的工农兵拳头紧握,双目圆睁,宣传语是大众熟知的口号:“同志们……冲啊!”画的上方……

    作者: 幕帛树   出自:2011年第09期

  • 小人书 大故事

    作者: 介子平   出自:2009年第11期

  • 一个人的节气

    作者: 薛立若   出自:2010年第12期

  • 为《金训华》而浮沉

    1969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洪水年,对众多『知青画家』而言则意味着一种新的创作题材——塑造抗洪英雄的诞生。在大量涌现的英雄形象里,只有徐纯中的创作成为了样板画,这背后……

    作者: 唐丹妮   出自:2011年第09期

  • 胭脂是红花

    话说“焉支山”的发音,像极了“胭脂山”,在其他文献上,更有“燕支”、“燕脂”、“焉知”、“支”、“脂”等不同的称呼。山名与女子闺房中的胭脂同音难道只是一种巧合?

    作者: 曾启雄   出自:2012年第12期

  • “我”是如何从兵器名演变为自称的

    出自:2010年第12期

  • 妆之色 粉白黛黑的红颜美色

    有句话叫『世上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讲的是化妆对女人的重要性。虽说燕赵有佳人,南国多娇娃,扬州出美女,恐怕也是『三赖水土归造化,七由粉黛冶妆容』。那么,中国古……

    作者: 康晶   出自:2012年第12期

  • 没有红色的《毛主席去安源》

    1967年夏天,在应邀创作的七幅题材为『毛主席去安源』的画中,只有刘成华所画的毛主席第一次去安源被人们记住了。这张原本为展览而绘制的主题创作,因成为『战斗图画』、『样……

    作者: 唐丹妮   出自:2011年第09期

  • 363
  • 364
  • 365
  • 366
  • 367

中华遗产 V

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