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得见的圆明园消亡史

    始建于1707年的圆明园,到今天已经经历了310年的风风雨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一场大火,点燃了圆明园。火后的圆明园还剩下什么?一片荒土,断壁颓垣?是也不尽是。一张张不为……

    作者: 刘阳   出自:2017年第10期

  • 中国自动钟破碎的昙花

    从开元浑天仪,到水运仪象台,再到大明殿灯漏,中国自动钟的故事,延续了数百年,却又戛然而止,空留下后人一声叹息。

    作者: 伊伊  瑜韵   出自:2017年第10期

  • 古代“机器人” 沉重的奇技淫巧

    全世界正在掀起一阵机器人的旋风。他们集众多前沿科技于一身,能够执行人类交付的各种烦难工作。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机器人在中国古代曾有过惊人的表现:约3000年前,机器人演……

    作者: 喻翔   出自:2017年第10期

  • 御马监驾牌 明代“弼马温”的工作证

    在首都博物馆的“古都北京”展览里,有一件不太起眼的圆牌,大小略逊于手掌,上部是荷叶形的牌首和用来穿系穗带的圆孔,正面中间自上至下有篆书“驾牌”二字,左边是四字楷书……

    作者: 朋朋  张琰敏   出自:2017年第10期

  •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透过日本收藏中国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是美国四大博物馆之一。在美利坚文明的发祥地、美国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这座博物馆堪称全美收藏中国文物的七大中心之首。“殊荣”来自于何?日本藉研……

    作者: 如辰   出自:2017年第08期

  • “节约”是一种马具

    所谓“节约”,最开始并没有节省、节俭的意思。与马衔、当卢一样,它原本是人在马身上装配的一种工具——马具。

    作者: 朋朋   出自:2017年第08期

  • 爆米花机

    很多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一种神奇的“粮食放大器”:一碗玉米倒进去,“砰”的一声过后,就变成了一麻袋爆米花。这就是老式的“黑葫芦”爆米花机,长相和声响都像一颗炮弹。……

    出自:2017年第08期

  •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在全世界47个国家至少218家博物馆中,收藏着167万多件中国文物,而民间的私人收藏量,竟是这个数字的10倍。这些文物的来源、流转问题相当复杂。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仅1840年以来,……

    作者: 陆青松   出自:2017年第06期

  • 虎撑 走方郎中手里的串铃

    提到“虎撑”二字,可能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听说。它是一种特别的铃,旧时走街串巷的游医手里常会举着这种工具,边走边摇,以招揽生意。虎撑,又名“虎衔”、“报君知”,老北……

    作者: 朋朋   出自:2017年第06期

  • 渔鼓

    渔鼓,又叫道情筒,说是乐器,其实就是一支三四节长的竹筒,中间都贯通了,在一端蒙上一层薄薄的牛羊皮、鱼皮或猪膀胱膜,绷紧。用手指叩击皮革,“彭彭”的声响,经过竹筒的……

    出自: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