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自动钟破碎的昙花

    从开元浑天仪,到水运仪象台,再到大明殿灯漏,中国自动钟的故事,延续了数百年,却又戛然而止,空留下后人一声叹息。

    作者: 伊伊  瑜韵   出自:2017年第10期

  • 古代“机器人” 沉重的奇技淫巧

    全世界正在掀起一阵机器人的旋风。他们集众多前沿科技于一身,能够执行人类交付的各种烦难工作。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机器人在中国古代曾有过惊人的表现:约3000年前,机器人演……

    作者: 喻翔   出自:2017年第10期

  • 自动化水力机械 御水有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风力等自然能源的国家之一。图为“水转筒车”,约出现于隋唐时期。它以水流为动力,在大轮轮辐外的受水板上斜系有一个个竹筒,当大轮受急流冲激而……

    出自:2017年第10期

  • 花红叶绿板蓝根

    榆荚落时,二、三月间,农人种下蓼蓝,六、七月采集,九、十月又成熟,一年之中生生不息。虽名蓼蓝,它却是红花绿叶,这蓝之一字,从何而来呢?

    作者: 王晓申   出自:2017年第08期

  • 蚊虫的千古斗争

    闷热的城市夏夜,蚊子轻而易举的飞入房间,扰人清梦。在没有蚊香和电蚊拍的古代,人们该如何度过蚊虫纷扰的夏季呢?

    作者: 寒天   出自:2017年第08期

  • 古人的防涝智慧

    又是一年盛夏,各路媒体又开始频繁报道国内城市遭遇洪涝的消息,年复一年的人员伤亡令人叹惋。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人与洪涝的斗争已经持续了数千年,为何直到今天仍然应对……

    作者: 喻翔   出自:2017年第08期

  • 一代“考红” 长安城的考试季

    考试永远艰难,连老舍也吐槽“考而不死是为神”。不过,当今高考封卷,考题严格保密,这些在几千年前的唐朝根本不可想象——即使那时已经有了科举。长安有许多人,也有许多企……

    作者: 刘勃   出自:2017年第06期

  • 佛教的一领大衣

    袈裟是一件轻薄的衣服,也是佛门的重宝。袈裟之制,有何含义?它的背后又发生过什么离奇的故事?

    作者: 李行   出自:2017年第05期

  • 传教士的中文课

    浮海而来的西方传教士,怀着光耀上帝的梦想,刚下船,就迎头撞上“中文”这只拦路虎。没有老师,缺乏教材,音调古怪,字形繁难……为了获得进入中华帝国的“敲门砖”,他们学……

    作者: 袁灿兴   出自:2017年第05期

  • 哪吒的关系网

    哪吒,陈塘关总兵李靖之子。从肉球出生,很快就长成一个十来岁的儿童模样。平日梳两个抓髻,围兜肚,穿荷叶超短裙,光着腿脚,顶多再加一个荷花披肩。一年四季,似乎都是一身……

    作者: 李天飞   出自: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