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陶纪 忽冷忽热的海洋

    寒武纪大爆发之后,地球生命在生存竞争中加快演化,繁衍生息,形成了越来越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元——奥陶纪,全球海洋尽管先后遭遇高温和冰川,却还是变得越……

    作者: 江泓   出自:2017年第03期

  • “潮湿”的沙漠纳米布

    在地理学中,我们经常总结一些规律,比如干旱的地方会形成沙漠或戈壁,湿润的气候下容易生长森林……但凡事总有例外,比如纳米布沙漠,它就有许多“违背常识”的地方。

    作者: 荔枝   出自:2017年第03期

  • 凭仗丹青观自然 用画笔做“自然笔记”

    数码时代,记录自然的方式愈加准确快捷:端起相机、举起手机,咔嚓一拍,就能捕获种种精彩瞬间。画笔好像一下子被抢了工作,“博物画”似乎也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作者: 张瑜   出自:2017年第03期

  • 中国古代博物绘画

    西方的博物画,作者多为博物学家或者受聘于科学家的画师,他们创作时就带有先天的“科学基因”。而中国在近现代前,虽然画家们观察、描绘自然的眼光和手法,与西方的科学标准……

    作者: 王钊   出自:2017年第03期

  • 博物画,跟着博物学一起走

    西方近代几百年来的博物画,伴随着博物学一道兴起、成长。它是博物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助手,也受益于博物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通过下面这条时间轴,让我们来看看博物画是怎样和……

    出自:2017年第03期

  • 博物画“黄金时代”的大师们

    17—19世纪是博物画的黄金时代,涌现了大量精美作品。它们在欧洲社会掀起了博物学热潮,并由此促进了科学的发展。这些画的作者,有科学家也有职业画师,不论是何身份,他们无……

    作者: 周志刚  郭莉  陈静  董子凡   出自:2017年第03期

  • 博物画 科学大树上的艺术之花

    好看又长知识!这回我们说的不是《博物》杂志,而是“博物画”。博物画是一种自然题材的绘画,内容包括动物、植物、矿物、菌物等等。这种画既要描绘自然之美,又讲究写实、严……

    作者: 周志刚   出自:2017年第03期

  • 睫角守宫 休想甩掉我!

    这次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睫角守宫。熟悉“怪怪宠物箱”的朋友可能会问,之前已经出现过白点守宫(2011年3月号)和豹纹守宫(2014年12月号),怎么这次又是守宫?莫不是“宠物箱”……

    作者: 唐志远   出自:2017年第03期

  • 最好养的玻璃盆栽 天胡荽造景

    随处可见的“野香菜”也能在玻璃瓶中造出一片绿意,而且养护和制作是出奇地简单。

    作者: 嘉楠   出自:2017年第03期

  • 刺桐 红花易落叹浮名

    刺桐,别名鹦哥花、鸡公木,分布于我国华南及福建、台湾等省区,生于林间或临海临溪处。刺桐为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灰褐色,枝上常有黑色直刺;羽状复叶,具3枚小叶,小叶宽……

    作者: 王辰   出自: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