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华遗产卷首语
  • 博物馆记
  • 历史拾遗
  • 发明与技术
  • 古代生活
  • 古迹探秘
  • 声音
  • 文化符号
  • 文化遗产
  • 文物故事
  • 有问有答
  • 民族与宗族
  • 消息
  • 秘档
  • 读史笔记
  • 读画笔记
  • 遗产风景
  • 风云人物
  • 食锦谈
  • 帝国首都最后的保卫战

    作者: 海东青   出自:2010年第04期

  • 城市轴线 西方与东方的对话

    作者: 杨煦   出自:2010年第04期

  • 药引子 翩翩而来的使者

    作者: 刘翔宇   出自:2010年第04期

  • 中药炮制 因神思而神奇

    作者: 牛亚华   出自:2010年第04期

  • 人人需要一个屏风

    屏风,这种中国式的“隔”,在新时代被外国资本家钟爱,以“低成本、高效率”的面孔由海外传回中国,这真耐人寻味。

    作者: 张婷   出自:2011年第10期

  • 何谓九州?

    “九州”是我们常用的字眼,“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九州”神圣庄严,“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中的“九州”又有几分市井气。无论如何,“九州”……

    出自:2011年第10期

  • 佛教八宝 穿越极乐与凡尘

    佛教八宝是寺院中常见的佛前供器。它们来源于藏传佛教,大约在元初随着密教的传播进入中原,并逐渐为汉地所常见。即便在今天,八宝的形象也依然随处可寻。世间美好的事物如此……

    作者: 高岩   出自:2011年第01期

  • 唐绍仪与袁世凯的合与分

    唐绍仪是清末民初政治舞台上的重要人物,和袁世凯有着近三十年的友谊。袁世凯发迹朝鲜、显名北洋,直到登上民国大总统的宝座,唐绍仪在其中都起了重大作用。袁世凯对唐则不断……

    作者: 潘卫东   出自:2011年第10期

  • 从卖炭翁到特需采购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叙事诗《卖炭翁》片段。所谓宫使,即宫市之使,是指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官……

    作者: 宁欣   出自:2011年第10期

  • 开光 让神进驻

    隐秘、神通、如意,这是人们对“开光”的印象。它所具有的奇特力量从何而来?从庄严的新佛像启用典礼,到崇信为怀、形式感十足的藏密仪式,更有随心所欲的吉祥愿望,是耶非耶……

    作者: 叶倾城   出自:2011年第01期

  • 338
  • 339
  • 340
  • 341
  • 342

中华遗产 V

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