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闽侯昙石山 南岛语族之根

    昙石山原名“墰石山”,是福建省闽侯县城近郊的一座小山丘,东距福州市区约20公里。在福州话中,“墰”,即“海边礁石”之意,此山并不似北方名山大川巍峨险峻,只是一个东北……

    作者: 王有为   出自:2012年第06期

  • 城门就是政治 门面中国

    城门,自诞生起就与政治密不可分。巍峨高耸的形态,是权力的物化,也阐释着文明的高度。种种机关与门道里,更可让人窥见中国政治的诸多秘密。最终,几个门与一道墙一起,帮中……

    作者: 成一农   出自:2012年第03期

  • 亮出心门 门面中国

    在中国,门户不仅是进出之关,更是寄情之所。千家万户的门扉无不印着中国人基因里的记忆。一座座、一重重、一种种门,从何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木必有根,水必有源,追……

    作者: 王敬雅  子今   出自:2012年第03期

  • 豆腐的清白史

    豆腐是用大豆制成的,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是怎么样吃大豆的,大豆又是怎么样养育了中国人?解读豆腐的这位“长辈”的身世经历,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明晰豆腐出世的背景。

    作者: 康晶   出自:2012年第02期

  • 宅门上的心思

    门的存在,不仅因时而异,更因地而变。千门之美的背后隐含的是异彩纷呈的文化内涵,也是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让中国的宅门用自己的方式,为我们讲述关于历史、关于审美、关于……

    作者: 子今  徐晔   出自:2012年第03期

  • 中为体,洋为用

    在制作本期特别策划时,同事戴莹从网络上找到了一段文字:“胡继高,我国文物保护界重量级人物。195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波兰哥白尼大学学习文物保护专业,经六年苦读,获硕士……

    作者: 郭婷   出自:2012年第07期

  • 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吗?

    司母戊鼎是我国首屈一指的文物,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这件商王朝(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所使用的礼器,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大的青铜器,甚至写进了中学历史课本……

    作者: 唐际根   出自:2012年第07期

  • 皖南事变背后的隐情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是1941年皖南事变后,《新华日报》上刊登的周恩来亲笔题词。悲愤的墨迹,表达了中共中央对国民党的失望和痛心疾首。

    作者: 李忠民   出自:2012年第07期

  • 1220年的元宵节:读马远《踏歌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踏歌图》是南宋宫廷画家马远最大的一幅画作,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南宋绘画之一。人们往往笼统地将之视为一幅歌颂南宋皇权的画作,至于当时的南宋皇帝为何……

    作者: 黄小峰   出自:2012年第07期

  • 民艺镜头

    民艺镜头

    出自: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