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悲鸿秘札

    中华书局总编室里的这批旧信札,已安好地“沉睡”了七八十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它们从大画家徐悲鸿的手下产生,被送到中华书局编辑所所长舒新城等人手中,接着又被秘书小心……

    出自:2012年第06期

  • 蔡国庆:收藏是一种艺术的修行

    他是一个端庄、阳光、多才的艺人,但他还有着不为大众所知的另一面——喜爱收藏和传统文化,而这一爱好又令他的艺术事业更为特别。

    作者: 邱栎洁   出自:2012年第06期

  • “门”的家族

    “门”是一个建筑物,又是一个造字者,建设起这一个又一个凝结心事、饱含情感的“门”族汉字。它们不单是汉字演进链条中的一环,也记载着前人对“门”——家的无尽诉求。

    作者: 秦海涛  沈卓娅   出自:2012年第03期

  • 清华园 就要一所洋学堂

    清华大学的创立以及早期清华校园的建设,利用的是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其名目是留美学生的预备学校(中学)。这样的洋中学,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锋中,怎样转身变为独立……

    作者: 刘珊珊  黄晓   出自:2012年第06期

  • 北大燕园 复制一座紫禁城

    1914年夏,37岁的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在紫禁城内流连徜徉,一连几个小时,他完全被这里庄严的建筑迷住了。事后他写道:“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建筑群,其他任何国家、任何城市都不……

    作者: 刘珊珊   出自:2012年第06期

  • 大学的诞生

    被叩开的大门、迷雾遮掩的前路,百年前的中国,在外敌欺侮中求新求变。而其最新一变,当属以近代科技教育为主的新式学校——大学。官办、教会办、私立、自立……虽皆属于“新……

    作者: 陈洪澜  刘坤太   出自:2012年第06期

  • 坏的遗产?好的遗产?

    一个优秀的民族,固然应当为正面的遗产感到自豪;于此同时,也要把负面的遗存妥善保护。这种保护,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作者: 李忠东   出自:2012年第03期

  • 在“门”的背后

    门是一幢建筑或一种空间的出入口,可在中国,当它一旦和栖居在里面的人结合时,门就成了某个个体或群体的“形象代言人”。门楼的有无、高矮,门面的阔窄,门钉的多少,都成为……

    作者: 黄秀芳   出自:2012年第03期

  • 凸版印刷在欧洲 比利时·普朗坦—莫雷图斯印刷博物馆

    使用图文部分凸起的印版进行印刷,简称“凸印”。雕版印刷是最原始的凸印。这种源于中国的古老印刷法,在蒙元时期传入西方后,在工具和材料上不断获得革新。位于比利时安特卫……

    出自: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