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华遗产卷首语
  • 博物馆记
  • 历史拾遗
  • 发明与技术
  • 古代生活
  • 古迹探秘
  • 声音
  • 文化符号
  • 文化遗产
  • 文物故事
  • 有问有答
  • 民族与宗族
  • 消息
  • 秘档
  • 读史笔记
  • 读画笔记
  • 遗产风景
  • 风云人物
  • 食锦谈
  • 众城之王 伊斯坦布尔

    拿破仑说过:“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他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贯穿其中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欧亚大陆天然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伊斯兰文……

    出自:2011年第03期

  • 《百项中国传统制造技艺》名录(药) 寻找 遴选 珍赏

    《百项中国传统制造技艺》名录(药)

    出自:2011年第11期

  • 膏、丸、散剂 异之其形,同之其神

    “膏”独含膏滋之意,用于内服,每有养身、强体的功能,外敷即可疗伤去疾;而“丸”的读音,在吴语中近“缓”,所以,大凡丸药,药效来得迟缓,却能久存体内,长久作用;散(……

    作者: 醒月   出自:2011年第11期

  • 汤剂 游走在快慢之间的神奇

    汤剂作为中医最重要也最古老的剂型之一,相传早在商汤时代就已经出现,古语也早有“病于人者,上则汤剂”的说法。在时时处处讲求快节奏的当代社会,汤剂看来颇为耗时费力的传……

    作者: 翟华强   出自:2011年第11期

  • 药 师法自然的玄机

    受寒了要喝红糖姜水,上火了用莲心泡茶……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随口都能说出几样中药,自觉不自觉地受用中药带来的好处。可是在现代人的眼里,中药似乎已经慢慢被当成了养生调理……

    出自:2011年第11期

  • 《百项中国传统制造技艺》名录(行) 寻找 遴选 珍赏

    百项中国传统制造技艺

    出自:2011年第11期

  • 石板路 踩在脚下的踏实

    硬邦邦的柏油马路总叫人觉得毫无温情,而水泥路东一块西一块的补丁,也难掩机械化施工的尴尬,由此,很多人开始怀恋起南方小巷里的石板路,它看似寻常,却耐得住时光的磨砺,……

    作者: 耿朔  隋静   出自:2011年第11期

  • 轿子 慢景致里有乾坤

    “行到前门门未启,轿中安坐吃槟榔。”读清朝文人王渔洋的这句诗,仿佛回到了那个闲适安逸的年代,文人雅士坐着轿子,在慢慢悠悠的路程中偶尔揭开帷子,瞧一瞧路边的风景,无……

    作者: 卢芳芳   出自:2011年第11期

  • 小木船 不沉的承诺

    9道工序,3遍桐油,200多根铁钉,慢工细作造成的木船,在中国的大小河湖上,行驶了数千年,还曾经载着600年前的中国航海家,远行至非洲。始终,不沉不散。

    作者: 张虎林   出自:2011年第11期

  • 寻羌之旅 重生与守望

    三年前的5月12日,汶川这座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小县,因为突如其来的8级强震,上演了一幕幕生离死别的人间悲剧。三年后,土生土长的汶川小伙苏缔光,怀着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满腔热……

    作者: 徐臻  苏缔光   出自:2011年第05期

  • 98
  • 99
  • 100
  • 101
  • 102

中华遗产 V

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