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羌笛即“Zummara”?

    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今天所见关于羌笛较早的文献记载出现在东汉。马融在《长笛赋》里说:“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故本四孔加以一。”国家级非物质文……

    作者: 焦虎三   出自:2011年第05期

  • 小木船 不沉的承诺

    9道工序,3遍桐油,200多根铁钉,慢工细作造成的木船,在中国的大小河湖上,行驶了数千年,还曾经载着600年前的中国航海家,远行至非洲。始终,不沉不散。

    作者: 张虎林   出自:2011年第11期

  • 寻羌之旅 重生与守望

    三年前的5月12日,汶川这座四川盆地西北部的小县,因为突如其来的8级强震,上演了一幕幕生离死别的人间悲剧。三年后,土生土长的汶川小伙苏缔光,怀着对民族文化保护的满腔热……

    作者: 徐臻  苏缔光   出自:2011年第05期

  • 廊桥 坚固的田园理想

    飞跃山溪,穿越沧桑。气势如虹,美轮美奂。一座编梁木拱廊桥,让行人毫无如履薄冰之感,反被“人在画中游”的愉悦所包围。几杆平常的木头,无钉无铆,如何创造数百年不倒的传……

    作者: 薛一泉  马小予   出自:2011年第11期

  • 行 365里安心路

    细微记录,省心回望,且看古人怎样用传统的方法修桥筑路、制作舟车。这些“行”的工具,虽是在一定生产力条件下的“慢”速,但这种慢,却因追求完美的技术,使出行工具坚实、……

    出自:2011年第11期

  • 南京城墙 人名砖扛起的质量

    曾经一时雄奇伟岸的古代城墙,大多都没能经受住岁月的考验,最终湮灭于炮火或风雨中。在中国古代的城墙中,朱元璋亲自监理的南京明城墙,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是迄……

    作者: 关山   出自:2011年第11期

  • 黄河水车 “大”的传奇

    小的是美好的。那么大的呢?大代表着庄重和气势;而黄河水车的“大”,是令人肃然起敬的传奇。面对兰州黄河两岸的巨大水车,有人曾经感叹:“这巨大的体积所产生的崇高感令人……

    作者: 王琰   出自:2011年第05期

  • 藏彝走廊木楞房 森林的恩赐

    在被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称为“藏彝走廊”的六江区域,曾经遍布着的藏、羌、傈僳、普米、彝、纳西等民族的共同选择:木楞房。这种冬暖夏凉,且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具有……

    作者: 海王星   出自:2011年第11期

  • 1958年,中国科学家的选择

    编者按:科学和“大跃进”,原本是两个相互冲突的词汇。科学讲究怀疑、实证,与迷信、盲从格格不入。但以高速度为特征的“大跃进”,在憧憬美好未来的面纱之下,覆盖的却是狂……

    作者: 熊卫民  岳飏   出自: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