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华遗产卷首语
  • 博物馆记
  • 历史拾遗
  • 发明与技术
  • 古代生活
  • 古迹探秘
  • 声音
  • 文化符号
  • 文化遗产
  • 文物故事
  • 有问有答
  • 民族与宗族
  • 消息
  • 秘档
  • 读史笔记
  • 读画笔记
  • 遗产风景
  • 风云人物
  • 食锦谈
  • 挂宫灯 微缩宫殿中的造物之美

    一架北京宫灯,处处传递着皇家的雍容大气。它那对称均衡的造型,考究精良的用料,细致繁复的工艺流程,无不体现着北京宫灯的造物之美。

    作者: 盎撒   出自:2022年第02期

  • 逛灯会 人间一年一夕的繁闹

    唐伯虎曾作《元宵》一诗,唱道:“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元宵节与花灯,就像端午节和粽子,少了谁都失去灵魂。是什么,让元夜赏灯成为传续千载的民间习俗?

    作者: 如姬   出自:2022年第02期

  • 中国花灯 光照千百年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夜明月,岂可无灯中国花灯,从生活中来,与节俗交融以造物技艺,象形万物用一束光,穿透千百年光阴

    出自:2022年第02期

  • 苏式船点 文雅并从容着

    点心不只是用来吃的,苏式船点,作为苏式生活的浓缩,既可食、可观,亦可游。

    作者: 赵恺   出自:2022年第01期

  • 苦辣都是点心味儿

    辣,让人提神醒脑,舌根发烫;苦,总是难以下咽,却又回味绵长。对热衷于追求刺激的人类来说,食物未必一定要适口,苦与辣,也是点心界必不可缺的滋味。

    作者: 陈杰  倪灵玲   出自:2022年第01期

  • “仁”心不古 五仁为何总被黑?

    五仁月饼,暗含儒家“仁义礼智信”之美德,可谓月饼中的谦谦君子,不料,近几年每到中秋节却遭遇差评,究竟何故?

    作者: 杨睿   出自:2022年第01期

  • “名不副实”的点心

    羊羹是豆沙糖,老婆饼里没“老婆”,蟹壳黄也不是蟹肉馅……“名不副实”的点心背后,却自有道理。

    作者: 傅子莫   出自:2022年第01期

  • 白玉裹香馅 大宋的米糕开拓史

    一盘软糯又有嚼劲的米糕,是江南餐桌上千年不易的明星。在宋代,还有一种名为“雪糕”的小食,遍及临安的街头巷尾。它难道是风雅的宋人发明的冰点吗?点心又如何在两宋走进千……

    作者: 赵逸飞   出自:2022年第01期

  • 点心之前的“点心”

    “点心”一词诞生前,点心这种食物是否就已经出现?点心之前的点心,不是点心,又是啥?

    作者: 白马   出自:2022年第01期

  • 边堡 谁在守卫长城

    长城因军事而设,但军事并非长城的全部。处于战争阴影之下的守护者们,如何生活?走进晋北连绵不绝的边堡之内,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戍边将士的生计、商贸、信仰……

    作者: 流惜子   出自:2021年第12期

  • 1
  • 2
  • 3
  • 4
  • 5

中华遗产 V

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17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