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敦煌与斯坦因 丝路古城寻宝记

    今天,“敦煌”之名可谓家喻户晓。有人为之自豪,也有人为之伤心。伤心的原因是一百多年前的一个人物:斯坦因。外国人说他是勇敢杰出的学者,中国人说他是狡诈无耻的强盗。让……

    作者: 宰予   出自:2016年第04期

  • 长城·蒙恬 以防守的名义去开拓

    《史记》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修筑长城,起于临洮,止于辽东,绵延万里,始有“万里长城”之说。这项震铄古今的宏伟工程,总被理解为一道强韧的防线,但你知道吗……

    作者: 赫连镜繇   出自:2016年第02期

  • 墨:不只是黑颜料

    文房四宝,上期我们已经介绍了毛笔,这次便来说说墨。它不仅是书画的实用工具,还被写进医书药典,被当作纪念礼品、案头珍玩,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段趣谈佳话。

    作者: 宰予   出自:2016年第01期

  • 失落的史诗 维京人美洲探险记

    1492年,哥伦布的航船来到美洲,揭开了世界历史新篇章。但哥伦布发现的大陆并没有那么“新”:印第安人的祖先上万年前就来到这里,创造了绚丽的文明。而且在哥伦布之前500年,……

    作者: 任辉   出自:2015年第12期

  • 书法家 汉字的造型师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说是汉字的造型师,因为任何人笔下的汉字,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汉字字库里的新造型。但作为个体的普通书写者,对汉字形体演变的影响微乎其微。在历史……

    作者: 宰予   出自:2015年第11期

  • 丛林废都 吴哥窟废弃之谜

    屹立在柬埔寨丛林中的吴哥窟,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然而这座壮观的建筑群,早在数百年前就已沦为废墟,差点被世人遗忘。建造了吴哥窟的古代高棉人,为何会把它抛弃了呢,是天……

    作者: 张彤彤   出自:2015年第10期

  • 字体演变 篆隶草行楷

    我们的汉字,不仅文字量、词汇量庞大,字体也颇为庞杂。有一笔一划、明晰易读的隶书、楷书,也有弯弯绕绕、如同天书的篆书、草书。从秦朝小篆,到如今我们熟悉的楷体字,汉字……

    作者: 宰予   出自:2015年第10期

  • 夺走夏天 1815年坦博拉火山喷发

    今年7月,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拉翁火山喷发,导致附近旅游胜地巴厘岛的机场关闭。其实在这个地处板块交界处的群岛之国,火山喷发、地震和海啸一向频繁。整整200年前,就有一次……

    作者: 王珊   出自:2015年第09期

  • 六国文字 论“书同文”的重要性

    中国幅员辽阔,同是汉语,但吴侬软语、三秦高腔,相去甚远,即便是推广普通话的今天,全国依旧南腔北调。幸好,我们通行统一的汉字。这还得感谢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的改革——“……

    作者: 宰予   出自:2015年第09期

  • 跳蚤马戏团 另类虫戏

    跳蚤对今天的城里人来说已经很陌生了,不过回到几百年前,跳蚤在城乡各地随处可见。它们大肆吮吸人血、传染疾病,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当时的欧洲人,就在跳蚤身上找到了乐……

    作者: 冉浩   出自: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