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华遗产卷首语
  • 博物馆记
  • 历史拾遗
  • 发明与技术
  • 古代生活
  • 古迹探秘
  • 声音
  • 文化符号
  • 文化遗产
  • 文物故事
  • 有问有答
  • 民族与宗族
  • 消息
  • 秘档
  • 读史笔记
  • 读画笔记
  • 遗产风景
  • 风云人物
  • 食锦谈
  • 春分 | 春菜:舌尖上的春天

    春暖花开的时节,去菜市、田野寻找那些最先感受到春天气息的绿叶菜,把春天的味道带回厨房。

    作者: 王光   出自:2018年第01期

  • 朝珠 颈上庄严

    朝珠,不是只有男人才能戴,不是只在皇上上朝时才能戴。当然,也不是谁想戴就能戴。

    作者: 橘玄雅   出自:2017年第12期

  • 袜子 最低调的贴心

    一般深藏鞋中,难觅全貌真容,但不影响贴心,可谓低调情浓。

    作者: 张净   出自:2017年第12期

  • 鞋履 步步人生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始于鞋履。

    作者: 杨睿  阿丹   出自:2017年第12期

  • 服饰词汇有文化

    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被称为“纨绔”,其实就是细绢做的裤子;对读书人的美称是“青衿”,来自《诗经》中吟唱的美丽衣领;达官贵人往往都是“簪缨世族”,原来富贵者头上都要配……

    作者: 思淑   出自:2017年第12期

  • 头面 舞台淬炼的绝代风华

    舞台的效果要求一定的夸张和程式化,于是那京剧旦角头上的点缀,遂来得更为璀璨浓郁。仅是一套点翠或水钻头面,零件就有五六十件那么多。而造型多变的盔头,更是指向一个个人……

    作者: 晶心   出自:2017年第12期

  • 暖耳 保卫耳朵

    如今各类保暖材料御寒表现十分优秀,“冻掉耳朵”的出现频率似乎也越来越低,可在没有这些技术的古代,人们也一样有法子保住自己的耳朵。

    作者: 迦陵千叶   出自:2017年第12期

  • 《韩熙载夜宴图》南唐巨宦的换装秀

    五代时期(一说为南宋)名作《韩熙载夜宴图》以连环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南唐官宦韩熙载在家中开宴行乐的场景,画家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探韩熙载宅邸宴会场景,回来后……

    出自:2017年第11期

  • 不可小瞧的马褂

    所谓传统服饰,即迄今传承有序又有广泛接受度的服饰。当人们还在争论究竟是汉服好还是旗袍好的时候,有一种传统服饰,却悄然成为许多国家级重大场合中式服装设计的基础,它就……

    作者: 春梅狐狸   出自:2017年第11期

  • 天梯山石窟 石窟鼻祖之厄

    位于甘肃武威的天梯山石窟,既不是建造最早的石窟,也非最精美的石窟,为何会享有“石窟鼻祖”的美誉?

    作者: 安洋   出自:2017年第10期

  • 64
  • 65
  • 66
  • 67
  • 68

中华遗产 V

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25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全景国家地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ICP备10014304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8871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